2016的夏,藏风在阿维尼翁撩起的水花

“2016阿维尼翁戏剧节不仅因法韩两国建交周年纪念而只会让大家看到韩国的众多剧目,来自中国的万玛舞蹈团舞蹈剧场《香巴拉》把观众带到西藏,进入荷花般纯净的乐土”,法国普罗旺斯地方大媒VAUCLUSE早报这样描述我们的舞剧-《香巴拉》。

 

第一次受邀参与欧洲久负盛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万玛舞蹈团首战便在阿维尼翁古城撩起了一股不小的藏风,在口耳相传如此重要的欧洲舞台上划出了自己的一块儿地。

“理想国,天堂。。“

让法国媒体带领欧洲人学习“香巴拉”的藏语寓意:

 

戏剧节进入到最后的紧密筹备期间,即今年6月,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频道已经了解到今年的阿维尼翁将会第一次迎来一支藏舞。法广中文频道记者便早早邀请了”香巴拉“的编导,万玛舞团团长万玛尖措先生和舞剧的法国制作人巴黎藝文的李昱翰女士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电话连线专访。记者与编导万玛尖措先生聊了《香巴拉》的创作动机,故事寓意,并与巴黎藝文的李昱翰女士探讨了作为中法之间艺术项目的桥梁媒介,怎样成功的帮助香巴拉拿到了阿维尼翁戏剧节的邀请等内容,最后还很细心的在播出时配上藏族音乐。

 

 

 

 

 

-- 普罗旺斯报

(La Provence):

 

法国普罗旺大区报

 

“万玛舞团带来了一支不同寻常的舞蹈,融合了传统藏舞,西方当代舞和金刚舞等的“香巴拉”带人们走近西藏之旅,传递藏文化的生死观。

 

舞蹈借由一个小和尚与舞者们在舞台上一起绘画“坛城”达到对自己的过错赎罪的洗礼,向阿维尼翁的观众传递藏传佛教的哲学理念。。。”

 


 

 

-- 沃克吕兹早报:

(Vaucluse Matin):

   

 

法国普罗旺大区的沃克吕兹省报,当地最主要的纸媒

 

 

Vaucluse的才女记者Audry受邀来看完演出后专门写文推荐欧洲观众走近香巴拉的 Laurette theatre剧院看剧。

 

文章还特地介绍了舞蹈中体现的藏文化的生死观,对生命的循环,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等主题。。。

 

 

 

 


 

 

 

-- 香巴拉舞蹈整套舞蹈介绍与宣传材料被法国国家图书馆阿维尼翁馆做为资料永久收藏。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香巴拉资料留念

 

-- VIDÉ'OFF 官方制作视频

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为香巴拉录制的官方宣传视频 ,每天滚动在OFF村电视播出。


《香巴拉》也没少引起法国当地众多关注中法文化交流的协会,文化机构,戏剧艺术家和学校的注意。一直热爱中国文化的中法友谊桥协会(Le pont de l'amitié franco-chinois) 会长安德鲁(André)先生不仅专程从临近城市蒙彼利诶来看剧目,同时也在Journal France Chine Infos 媒体对香巴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演出结束后专程留下与舞团交流希望获取更多的关于舞蹈的细节;法国 L.G.L.H (La Grande La Huppe les amis de Pouperon) 文化协会的会员们,普罗旺斯中学的中学生也都专程从附近小镇组团来支持和看剧。。。 

 

观众在每场演完后留下与舞团主创攀谈是极为常见的,大家看完演出有的意犹未尽,有的好奇舞蹈表象背后的寓意,有的想要向我们表达他对舞蹈的认知,还有的,会给我们提出一些关于灯光,舞台等很专业的技术建议。。。

 

每场谢幕过后,与众人(专业非专业)讲述舞蹈的寓意,细节,听取他们的理解,建议,鼓励,称赞。。每天都是满满的感激。。。

 

专门从事舞台摄影的法国大牌摄影师 Michel Cavala 先生和Christophe TheShooter 先生都主动联系我们希望为剧目拍摄剧照,他们为《香巴拉》留下了一幕幕完美的定格。还有很多来自法国,欧洲和世界各地各大剧院,机构和政府文化部等的选剧人;著名编舞如汗秀的法国编舞大师Anne Tournié,旅英华人编导戴剑,俄罗斯著名大师级舞台剧编导Roman Viktyuk。。。还有来自各国的舞者们也都纷纷来探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还有那些受到各界的支持:

2016年7月6日至30日,一共25场的演出香巴拉受到北京海淀文化促进中心的大力资助,演出期间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赞,北京文化局领导,和法国巴黎文化中心等领导们;来自中国大陆的其它剧团,包括韩国,日本,台湾的剧团团队,还有众多前来法国旅游的华人游客,当地华人居民也都纷纷走进香巴拉的剧院给予他们特有的支持。。。

 

 

香巴拉的合作剧院 Laurette théâtre 的100座剧场上座率最高达到80%,100个座位的剧院在法国特别是在整个城被注册为世界建筑遗产的古城阿维尼翁已经算大剧院了哦,而在这里,剧场惨淡只有1,2个观众的情形可是再正常不过的,香巴拉的票房可算是吓到了我们剧团自己,也惊到了合作剧院的掌门人DOMINIQUE RERZKI 先生。。。

 

一些时刻:

每场演完后观众持续不肯停的掌声让我们大家相信,一切都绝对值得。。。

他们为我们留下了美丽的句子:

 

 

 

 衍生。。。

 

撩了这些水花然后呢?

 

阿维尼翁戏剧节不是一个戏剧艺术交流的民族大融合的理想国,来玩一个月的整体费用是相当高的!这个欧洲最古老的戏剧节是经历了70年形成的一个良性运作的商业艺术帝国,所以,它很商业!而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的各大剧团年年不惜成本花费重金在这里演出一个月之久的目的只是为了赚取10欧一张的门票钱?在这个只有5万居民的,从东到西走路横穿只需15分钟的小小古城里拥有的120个演出场地中,仅有的几个200个坐位以上的“大”剧院即便场场坐满(可惜这只能是梦想)也很难让一个剧团的阿维尼翁之行收支平衡。

 

那为什么全世界特别是欧洲只要是个剧团都要来阿维尼翁走一圈?专业剧团那一定是板上定钉年年参与,与剧院合同常常一签三年来布置长期稳定的合作战略。阿维尼翁是入门级的,也是准专业级的戏剧大平台,它就让戏剧作品参加“博览会”或者“沙龙”一样,参与者的一切投入主要目的不是在戏剧节期间卖货(票房),而是对品牌(剧团)和对作品(剧)中,长期战略的宣传。概括来说,首先参加了阿维尼翁的作品在后续于剧院的演出宣传中,“参与某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 就成了很好的也是最基本的宣传点;其次,戏剧节期间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剧院选剧人,编导和演员等来看剧,选剧或参与。这会给每一个参与者,剧团和作品提供无限的后续可能性,跨界合作,卖剧,赚口碑。。。这后续价值是无法用在阿维尼翁项目的投资和票房收入来衡量的,这也是欧洲大小剧团每年削尖脑袋都要参与阿维尼翁的主要目的。总之,阿维尼翁戏剧节时期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成体系的,是这里独有的但又被认同的,我想,可称之为“阿维尼翁现象”吧。

 

针对“阿维尼翁现象”,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参与的具体价值,我们会在后续文章单独来聊。

Écrire commentaire

Commentaires: 1
  • #1

    Eli Maurin (jeudi, 02 février 2017 12:38)


    I'm amazed, I must say. Rarely do I encounter a blog that's both educative and entertaining, and let me tell you, you've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The problem is an issue that too few people are speaking intelligently about. Now i'm very happy I stumbled across this in my search for something concerning this.